3专家:无法预防宜早治疗 “女人最痛”唯定期检查
July 20, 2025
八打灵再也19日讯)子宫内膜异位症、子宫颈癌、卵巢癌、乳癌……这些“女人最痛”和“女性杀手”究竟该怎么预防或治疗?3名专科顾问告诉你,病症无法预防,唯有定期检查、及早发现及治疗!
由星洲日报医识力主办,PICASO医院赞助、Biolitec支持的“女人最痛”实体医学论坛昨午在星洲日报总社B2礼堂热烈展开,由3名专科顾问深入剖析女性常见的健康问题。

线上线下700人参与
论坛由饮食治疗师张森宇主持,内容包括由妇产专科顾问陈意萍医生主讲“子宫内膜异位症、子宫颈癌及卵巢癌”、乳房及乳房重建外科顾问黄楚竤医生主讲“乳房肿块与乳癌”,以及临床肿瘤专科顾问陈子健医生讲解“女性癌症的术中放疗(IORT)、直线加速器放疗(LINAC)及近接治疗”。
这场论坛一共吸引700人参与,其中有200人到场出席,另有500人则是通过参与脸书直播,了解这些女性常见的健康问题及治疗方法。
活动现场更备有幸运抽奖环节,一共送出5份奖品,每份为价值1450令吉的PICASO医院体检配套。

陈意萍:初期很难发现 经痛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状之一
陈意萍指出,有大约15%到20%的女性都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,而其症状之一为经痛,且在初期是很难发现,根据数据显示患者是在7到8年后才发现原来是该病症。
“子宫内膜异位症分为4期,可惜大部分去找医生时已经是第四期。为什么呢?因为大部分人都将经痛当作是正常的。”
她强调,女人本来不应该有经痛,倘若面对经痛,应该要问问自己是否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;如果继续置之不理,将可能带来一些后遗症,比如将导致不孕、疼痛越发加剧、移位至其他部位并导致损坏,甚至还可能转变为癌症。
“我们常说,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良性癌,它会扩散、疼痛及折磨你,但是却不会让你死,继续痛苦下去。”
她说,子宫内膜异位症与糖尿病相似,为基因遗传性病症,若母亲、姐妹或姑姑患有此症,也代表你可能遗传基因,加上现代人的生活习惯不一样,包括现在女性迟婚、不生子或生不多、饮食不健康,患病的情况越来越严重。
她也表示,女性病或癌症大多其实都可以预防,比如注射子宫颈癌疫苗及每年定期进行体检,还有建议早婚早生子,且尽量喂食母乳,都可预防子宫患病。

黄楚竤:确定是否生肿瘤 乳房发现异物需检查
黄楚竤指出,很多时候在乳房摸到的异物,很可能是肉瘤或水瘤,很少机会是癌症。无论如何,若发现异物都需要进行检查,以确定乳房是否生肿瘤或肿瘤的种类。
他说,罹患乳癌的风险有可控或不可控的,其中我们无法控制的是年龄增长或遗传,可控制的则包括身体肥胖、饮酒、服用荷尔蒙药物等,也是增加患乳癌的风险。
“随着年纪渐大,身体的细胞也会变老,这是我们无法控制的,还有遗传性基因,这是无法改变的风险。此外,如果你曾经患乳癌,比如左边乳房曾发现癌,无可避免右边也会有风险。”
他补充,如果已为人母者可喂母乳超过6个月,将可减低患癌风险。

建议女性每月自我检查一次
因此,黄楚竤建议,女性应该每个月自我检查一次,包括观察乳房有突然变大,乳头发炎、出血、发痒、流脓等症状,就必须看医进行检查。
“如果你的家族有遗传,尤其是你的姐妹曾患乳癌,你必须要定期检查。”
他说,乳癌的检查包括乳房X光摄影(mammogram),40岁至74岁的女性是需要1至2年进行一次,倘若母亲曾患乳癌,则需在其患癌年龄前10年开始定期检查。
“癌症虽然无法预防,但是我们可以减少患癌的风险。”

陈子健:高居第一 乳癌是女性常见癌症
陈子健则分享,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,马来西亚最常见的女性癌症中,第一名就是乳癌,接下来则是大肠癌、肺癌、子宫癌、卵巢癌等,且每8个75岁以下的女性中就有一人患癌,或是10万人当中有120人患癌,比例相当高。
他说,女性在社会及家庭中扮演多个角色,且女性一般首先考虑身边人及家人,因而在患癌后无论身心都会面对极大的影响。
他透露,目前的治疗癌症的方法有多种,其中在电疗方面就包括术中电疗、体内放射治疗或放疗及体外电疗。
他说,患者在抗癌时或需采取多种治疗方案,而他建议患者可选择同一间医院接受治疗较好,这不仅缩短治疗所需时间,更能让不同医生更好地商量、沟通或配合,以给出一个对患者最好的治疗方案。

前排左起为PICASO医院数码营销经理叶伟源、陈意萍、黄楚竤、陈子健及张森宇。(陈世伟摄)
Reference